渝北法院多方联动
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
渝北区人民法院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依托“诉调·速裁中心”,全力打造“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”,提档升级“一街镇一法官”工作机制,充分发挥“一庭两所”矛盾纠纷联调机制,倾力打造“代表委员联络站”,联动辖区调解组织,主动融入全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,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。
着力“诉调·速裁中心”建设
积极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
诉调·速裁中心于2020年7月建成,设有案件管理办公室、远程在线调解室、律师调解工作室、速裁法庭等办公办案场所。已建成6个特色调解室,引进区诉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5家调解机构共10名调解员常驻办公。充分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的引领作用,加强与辖区15个调解组织的诉调对接,采用“1+1+3+N”(1法官+1法官助理+3书记员+N调解组织)的工作模式,实现简单矛盾纠纷甄别分流、诉前调解、司法确认、速裁审理等一站式诉讼服务。诉调·速裁中心成立至今,委派调解案件11651件,调解成功3317件,司法确认852件。
引进"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"
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
今年4月,区法院以诉调·速裁中心为基础打造“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”,全力营造“老马带小马”“万马奔腾”的工作格局。聘请改革先锋、时代楷模、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担任调解指导专家。今年7月,借势引进中国国际贸促会重庆调解中心等社会力量,参与诉前矛盾纠纷化解,积极推广“老马工作法”,完善法官、调解员、当事人三方视频调解系统,努力实现驻院调解队伍更加充实、诉调对接机制更加健全、信息化应用更加充分、化解效果更加突出。
扎实开展“一街镇一法官”活动
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
将连续开展七年的“法官在社区暨庭审进街镇”活动提档升级,优先从院领导、庭长、副庭长和优秀的员额法官中选拔1名任组长,带领2-3名员额法官组建各街镇法官工作组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,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, 面向辖区30多个街镇、区级以上园区管委会、国有公司等,开展“一街镇一法官”活动,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模式提供相关法律服务。通过源头预防、前端化解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,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。
全面建立“一庭两所”矛盾纠纷联调机制
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
今年6月,区法院与区公安分局、区司法局共同制定《全面建立“一庭两所”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的实施意见》,以人民法庭、派出所、司法所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,进一步加强三方协作配合,互设驻庭、驻所调解工作室,积极融入到全区大调解格局中去,引导前来起诉、报案或咨询的当事人通过调解解决矛盾纠纷。近两个月来,驻庭调解室委派调解案件148件,调解成功37件。
借助“代表委员联络站”
邀请代表委员助力基层治理
根据市高法院统筹安排,今年7月,区法院如期完成“代表委员联络站”建设工作,设立专门办公场所,配备专门辅助人员,建立专门工作台账。主动争取区人大、区政协支持,已邀请22名来自教育、医疗、企业、街道社区等领域的代表委员轮流入驻联络站,接受群众现场咨询、倾听群众来信来访、参与案件诉前调解等。市人大代表卿艮虎进站首日,妥善化解一起拖欠物业费长达七年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。区人大代表郑开伦、区政协委员陈儒荣参与信访接待,从法理、情理角度释法明理、答疑解惑,引导信访群众息诉罢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