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才艺
克己方能成
作者:周洋  发布时间:2018-04-23 10:42:00 打印 字号: | |
 
  国文化中向来以“内敛”为高境界的象征,“慎独”、“有容乃大、海纳百川”、“克己复礼”,都是在强调向内施力,从而积蓄能量。虽然“礼”的含义随着时代变迁有着不同的含义,但“含蓄”却一直赋予中国人一种发自内心深处、不断向上的力量。
 
  “含蓄”和“张扬”的对比在音乐中可以窥见。门德尔松的《仲夏夜之梦》,絮絮低语地领你进入美丽的夏夜,主调突然袭来让人猝不及防,静谧的星空突然跳跃起来,每一次短暂的平静都是在孕育着下一次更为猛烈的浪潮,冲刷、拍打、回溯,最后带着不甘消散的轻吟在无边无际的黑夜之中淡去。这样的壮烈,总让我在敬佩之后遗留一丝恐惧,张扬、急促的冲击让心灵无法归于平静。西方古典如同大海一般,起起落落中呈现的总是波澜壮阔。对西方古典的倾心并不是来源于对于重低音和高音的猛烈切换,也不是来自于那种汹涌的画面感。在众多群星中,最爱的还是巴赫。无论是《G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》还是《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》,亦或是最经典的《哥德堡变奏曲》,都是一种纯粹的心灵体验,没有情绪的渲染,没有故作奢华。在音乐精神领域,人们把一种叫作“通感”的现象视为一种很高的境界,在演奏音乐的时候可以看得到颜色和画面,音乐会因此变化缤纷。巴赫的音乐所呈现的便是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感受,没有画面,甚至没有情感,就像道家的“无”,佛家的“空”。
 
  东方古典乐不同之处在于,如果把西方古典音乐比作大海的话,那东方的古典则如河流。大海广阔而深不可测,蕴含的情感丰富而漫无边际,人们对大海总是心生敬畏,因为它只要稍无节制,片刻就会满溢,狂风、暴雨、海啸。而河流虽多不宽广,看似单一,却总是饱含生机,源远流长。西方无论是音乐还是其他的艺术,都注重对情感向外充分地表达;东方则倾向于蕴藏,用表面的平静来掩藏悸动,只在你细心观察的间隙与你缓缓道来。
 
  从艺术的殿堂跳至坊间民俗,也能找到一些证明。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不但记录了各地的饮食文化,更多是呈现了一方水土滋润出的性情。最典型的江南水乡,河水慢慢流淌,老石板记录着时光,日色中带着雨水滴落的回响。人们的生活方式把握着适当的尺度,在看似拘谨的克制中,却浓郁地在表达着自身。浙籍好友曾道,最爱家乡的桂花糕,原料工序都简单,却没有什么食物能比得上它,将食材本身味道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。在桂花香中荡漾的他,就犹如在巴赫的音乐中蜷缩的我,唯有在此中才能回归到真正的本我。
 
  被认为是带有自抑特征的中国传统中,看似平淡,实则深藏着岁月沉淀的精华,这不仅为了保存,更为了延展,所以比起一次性挥洒,江南人却选择了细水长流。同样的,选择温婉平静的巴赫不仅成为巴洛克音乐一个辉煌的终点,而更是成为了后来西方音乐的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。
 
  古人诚不欺我也,做人之道正是藏匿在这分“含蓄”之中。能真正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,必然不是自卑的,也不是张扬的。自卑又怯懦之态定不可取,而张扬且自我感觉良好之势,看似得意,实则将心气浮散外耗,人的内核是固执的、坚硬的,无法再吸收外界之益处。唯有在坚定的“含蓄”之下,内心有张弛,精神沉稳,对异己的事物可以松活自如地接受,又能保持高度的觉察力和思考力,渐渐地,注意力便在修身养性中提高到另一番境界。 
 
  《传习录》中先生曾道:“人须有为己之心,方能克己;能克己,方能成己。”方才领悟,生命收敛后的绽放,或许才是生命真正应有的色彩。
联系电话:023-67177537联系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街道空港大道418号邮政编码:401120

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
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
Copyright © 2024 by www.chinacourt.org All Rights Reserved.
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