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才艺
把自己监管好,做遵守纪律的标杆
作者:王晓乐  发布时间:2017-01-22 16:48:01 打印 字号: | |
 
把自己监管好,做遵守纪律的标杆
 
——专题片《打铁还需自身硬》观后感
 
 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,党的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,肩负着党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,承担着维护党章、党规、党纪的重要职责,对自身的要求必定更严,标准也必定更高。这既是保持战略定力,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、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必然要求;也是保持队伍纯洁,努力建设一支忠诚、干净、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的题中之义。
 
  然而,纪检监察机关并非腐败的“绝缘体”,从央视播出的专题片《打铁还需自身硬》披露的案情来看,纪检监察干部也有腐败行为:他们有的与腐败分子沆瀣一气,为其逃避调查“出谋划策”;有的替商人老板撮合饭局,为其结识官员“牵线搭桥”;有的利用职务便利,搞权钱交易;有的借助执纪名义,搞权权交易。这些案例说明,纪检监察干部对腐败并不具有天然的“免疫力”,执纪审查权这一公器也需要监督,否则就会被滥用,被用来以权谋私。
 
  纪检监察干部是纪律的执行者、捍卫者,所熟知的是党规党纪,所熟悉的是违纪情形。当对党规党纪的熟知不能转变为规范行动的自觉,当对违纪情形的熟悉无法转变为自我约束的戒尺,那么这些“熟知”就会被用来“钻空子”,这些“熟悉”就会被用于“耍小聪明”。电影《我不是潘金莲》中的市长马文斌说:“许多人栽跟头没栽在大字上,皆栽到小字上”。腐败的发生又何尝不是如此?穿梭于“模棱两可”的圈子,游走于“似是而非”的饭局,常以为肯定不会败露,抱有此种想法,渐渐便无所不为,以至于东窗事发仍不能自已。这种“穿梭”、“游走”所带来的“左右逢源”、“炙手可热”的假象,又何尝不是一种“温水煮青蛙”?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强调的“不忘初心”,司马子徽在《坐忘论》中说的“与其巧持于末,孰若拙戒于初”,表达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?
 
  常言道“家丑不可外扬”。然而,此次中央纪委“刀刃向内”,“自曝家丑”的做法,不仅没有让社会失望,反而因敢于同自己较真而赢得广泛赞誉。“自曝家丑”所透露出的真诚坦率和坚定决绝,让人感到党中央正风反腐的强大底气和满满信心,它传递了反腐没有禁区的信号:不管在什么位置、从事何种工作,只要越过红线,都将受到严惩。这一点不止是纪检监察干部,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自警自省。
 
  俗话说“以人为鉴明得失,以案为鉴知底线”。在正风反腐的过程中,法院纪检监察干部在做到敢于担当、敢于较真、敢于碰硬,严厉打击“诉讼掮客”、“ 隐性代理”等的同时,也要切实将自己查摆进去,拿起手电筒照别人的同时也照照自己,做到治人先治己,责人先责己,做到以更高的标准、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,把自己监管好,做遵守纪律的标杆。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,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同样永远在路上。
联系电话:023-67177537联系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街道空港大道418号邮政编码:401120

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
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
Copyright © 2024 by www.chinacourt.org All Rights Reserved.
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